茂名市中心血站
  •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 无偿献血需要榜样,也要激励
    • 发布时间:2015/8/13  浏览次数:5413
    • 茂名日报热评

      作者:童戈

       

      茂名晚报日前报道,“茂名好人”江建伟在60岁生日的前两天,再次来到市中心血站献血,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由于年龄关系,这也是他最后的一次献血。16年来他风雨无阻献血132次,献血总量逾5万毫升,是他本人血液总量的10倍多。

      为了拯救他人生命的无偿献血,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也是一个人、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自1998年我国颁布《献血法》以来,我市各地涌现出一批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爱心人士,他们以公益为业,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爱心无价,热血为证”,江建伟无疑是其中出色的一位。他在60岁的截止献血年龄界限前,仍不忘记要献上自己最后一份爱心,这份善举令人感动。可以说16年风雨无阻的无偿献血,从他的血管中流出的不仅是宝贵的血液,更是源源不断的大爱,这种大爱精神值得尊敬,值得弘扬。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在“血就是命”、“血贵如金”的意识依然根深蒂固的环境下,江建伟用自己的行动,用132次无偿献血,对这种偏见作了最有力的反驳。也正如江建伟说,“我反而觉得献血对促进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很大作用。”16年来,他不仅把自己变成了一座流动的血库,在他的带动影响下,原本见血就怕的妻子也成了一名积极的无偿献血者,还有他身边的许多亲朋好友也纷纷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我一直觉得,适度献血有益身心,更是社会所需,多献一袋血,就可能多挽救一个患者生命。”江建伟是这样坚守,也是这样呼吁,希望以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支持无偿献血事业。一个群体思想意识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潜移默化,通过榜样的力量,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将献血意识渗透,才能让更多人理解献血,支持献血,并参与献血。

      但是发展无偿献血事业,仅靠榜样的力量是不够的。解决血液供应紧张局面,杜绝“血荒”出现,相应的鼓励和激励措施必不可少。参与无偿献血的人都是充满爱心和善心之人,对于这样的好人理应获得社会充分的尊重与崇敬。我们除了要大力宣传广大献血英雄外,真正的褒奖应该建立在对这些可敬之人的关怀上,让他们的付出能得到应有的精神和物质回报,这也是对其行为的认可和肯定,让无偿献血者感到温暖,感到有前行的动力,以便激励更多人为无偿献血做出贡献。目前,为鼓励见义勇为行为,我市一些地方成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那为什么不可以也成立一个无偿献血者互助基金?这样,就既可以制度化地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人道救助,也可鼓励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者的行列。

      当然,激发社会的献血热情,弘扬人道主义精神,除了榜样的力量和必要的激励措施外,还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献血采血的管理制度,增加献血、用血的透明度,消除人们对“无偿献血有偿用血”、“献血容易用血难”等疑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临床屡屡出现“血荒”问题。
       

      (摘自2015.8.13《茂名日报》)

相关链接:中国输血协会  启奥献血网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四路154号   电话:0668-2979162 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0556 粤ICP备202105379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