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述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日子
(“我与献血的故事”征文大赛 二等奖)
2014年4月15日清晨,天渐渐破晓,太阳露出脸儿,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早早地闯进了广州军区总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此时的我早已准备就绪,迎接今天最重要时刻的到来——捐献造血干细胞。虽然身体因需要注射了五天的动员剂,稍感有些不适,但我的内心仍是充满激动与兴奋。
各方面准备妥当后,医生把采集血液的针头分别扎进我的两只手臂肘部静脉血管,通过采集机器的运转,抽离出来的造血干细胞正一点一点地流入采集袋。经医生的解说和我亲身的体验,原本自己刚开始担心和紧张的心情旱已不复存在。准确地说,现在是从外周血中直接采集造血干细胞,原理和普通捐献成分血的流程是大同小异的,只是捐献的时间要久些,过程中部分献者会因回输血里的抗凝剂导致了一过性的低钙血症,表现为口唇、四肢麻木,经口服及静脉推注钙剂,四个小时后麻木症状完全消失,但我也相信这些小问题在能够帮助患者的情况下真的是微不足道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看着采集袋慢慢地“饱满”时,我的全身总会有一股股暖流在涌动:那是幸福的感觉,那是快乐的节奏,那是我对将注入我血液患者的祝福……我享受着这一过程。
4个多小时的采集,我终于为患者成功捐献了合格的造血干细胞。妻子曾说过:“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一袋淡红的血液,也许是我在保障对自身无害的条件下能给予远方患者最虔诚的祝福了。接下来红十字会娟姐如同呵护刚出生的婴儿般用保温箱装着它并怀揣在胸前,即将送去给远方的患者。看着志愿者们急促送“爱”远去的身影,我的心中不由感慨万千:这是给一个受尽病痛折磨且在生命绝缘边等待救助的不幸人儿带去的一份希望;这是给一个已痛彻心扉却无能为力的家庭送去的一份坚信;如果我的血液能够帮助到他们,这也是为自己的生命添加的一笔亮丽的色彩,我的家人也会为我感到骄傲。可是,社会上还有多少这样痛苦的家庭,这样无助的不幸人儿在等待希望、等待救助,他们在有限的等待中的同时患者们的生命也往往在绝望中凋谢,令人痛心。我希望社会更多的人,积极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无偿献血中来,捋起你的衣袖,让自己的鲜血为更多的人们挽救生命!
说起这次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源于4年前的一次献血小板的巧遇。当时,我恰好碰上一群志愿者正在宣传关于造血干细胞相关内容,并且看到了一些血液病患者对生命渴求的报道,我几乎没有多想就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并于2013年1 月在广州市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采样。在同年的11月份,正在值班的我接到了省红十字会的电话,称我的造血干细胞采样与一名白血患者初配成功,征询我是否愿意进行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所以在妻子的理解支持下,我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了。二次配型成功后,我在茂名市红十字会的欢送下,于2014年4月10日住进了广州军区总医院的采集室,开始了为期五天的动员剂注射,到4月15日采集造血干细胞。
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至今,已有一年的时间了,我的生活早已回到了以往正常的轨道。常有人问我,捐献后身体怎么样呀?我会说:“身体棒棒的,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会继续帮助有需要的人。”(陈祝生)
作者简介
陈祝生,茂名市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民警,同时也是茂名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一人。从他刚满18岁第一次无偿献血到现在,他已经拥有了9本红彤彤的献血证书。共献出了43次成分血,6次全血,20000多毫升血液。分别荣获过:无偿献血奉献金奖、银奖、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