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说
邹彧(市区)
为使市民对无偿献血和用血安全以及血站公益性质有更直观的认识和全面了解,4月19日上午,市网信办联合市中心血站组织20多名网友开展“探寻一滴血的旅程——茂名市中心血站网友开放日”活动,网友零距离感受血液采集、制备、储存和发放等工作流程,全方位了解市中心血站采供血运作情况。(4月21日《茂名晚报》)
大家都知道献血可以救人,但血液采集后检测、发放等工作则不被常人所知。一些人对献血存有顾虑,有些献血者初衷只是为了以后自己或直系亲属万一要输血时可以免费用血,在献够600毫升后,哪怕身体符合继续献血条件,也不愿意再献血了。也有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也动摇了他们再继续献血的决心。如一些患者住院时,献血者为亲属办理输血报销手续烦琐;在血液供需紧张的情况下,一些患者住院要用血时,院方要求患者互助献血,患者家属找不到互助献血者时,只能花钱向“血头”雇人献血。这是相关部门的宣传、解释工作没做到家,致使市民容易对无偿献血、有偿用血产生误解。
为保障献血者安全,国家提倡18-60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难的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报纸电视网络各大媒体对于无偿献血的宣传可不少,但往往因为内容过于严肃、呆板、生硬,人们大多没往心里记。要让公民自愿献血,有必要把无偿献血救人也自救的思想尽可能在孩童时代就灌输入他们的心里,可通过班会课或校运会等场合普及血液和献血的科学知识,让无偿献血的意识及早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同时,多举办血站开放日活动,多组织学生、市民到血站参观了解血液的采集、后期检测等工作流程,让孩子们知道献血是安全的,是无害的,消除大家的顾虑。
当前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公务员、医务人员等单位团体工作人员献血较少。实际上,行政、事业单位每年春秋季都组织干部职工献血两次,不少单位党员干部都率先献血,还超额完成无偿献血指标,但宣传不足,如市血站一女职工个人献血量就超过一万毫升,知道的市民有几个?血是献出去了,别人却不知情,以致误会重重。今后,要重视对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宣传,发挥示范作用,使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另外,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新鲜事物,在宣传上尽可能改变以往刻板的宣传方式,让无偿献血宣传变得生动有趣易懂,深入人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疾病、事故都频繁出现,用血量大幅增加,而采血量的增幅始终赶不上医院用血量增加的速度。为应对用血紧张,可在医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用血危机意识,宣传献血者优先免费用血的优惠政策,并动员家属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中来。
血站一头连着患者,一头连着献血者。一直以来,市民对献血都存在质疑与不解。让市民走进血站了解“一滴血的旅程”,可有力消除市民对无偿献血的一些疑惑,让市民产生心灵的震撼,觉得献血就是献出爱心,可以帮助到一个个急需帮助的人,从而对无偿献血、临床用血有信心。公众信任度增强了,就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市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自2016.4.22《茂名日报》)